深圳oa软件系统

咨询热线400-995-0017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泛微 > 泛微畅谈 >企业体系化建设与流程优化组织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企业体系化建设与流程优化组织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来源:泛微华南发布日期2020-04-30 08:45浏览:

编者按:


可能因为做过流程顾问的缘故,我见惯了美轮美奂的的纸上谈兵~诸如绘制严谨的流程框架,装裱精美的流程手册等等,对此也就完全免疫。此类物件,我可以在一个小时内翻完,找到我以后论道时可用的一点东西,然后弃之如敝履。

与快速将咨询成果丢垃圾堆相反的是,我会非常看重在企业里一点一滴实实在在做流程的人,跟他们探讨流程建设与优化时的苦难及收获。坐而论道,我确实可以在五分钟内问得他们哑口无言,但这就好像一个高中生拿着物理课本质疑一位修车十年的老师傅如何修车,当事人或许得意,旁观者只会摇头。

尽管如此,坐而论道对于如何让老师傅们把车修得更好还是有些帮助的,我也就权当一次高中生吧。


以下是我们的高级顾问濮阳
在对客户GDGD的主动回访中,
和他们的流程管理负责人
探讨的一些
关于流程和组织管理的共性问题,
小编记录如下。


image.png

1

1

1


Q:目前我司企管业务授权与流程管理是分别归在两个部门进行管理,业务授权用于定义集团、子公司及子公司内不同业务的审批权限,而流程管理更多注重于业务授权落地(系统实现)及上线后的运行监控环节,想了解其他公司关于流程管理机构及职能是如何设置的?


A:组织与流程,是企业流程管理的一体两面,任何流程问题,同时也是组织问题,流程管理的理论基本理念就是流程决定组织。但因为组织问题是权力分配问题,流程问题是责任分担问题,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做大了,绝大部分老板面对的首要问题肯定是权力和利益如何分配,那么组织问题高于流程问题就对99%以上的规模企业也就是必然。所以,你的问题中呈现的困惑,就是流程管理理论最优构想与现实的必然性之间的冲突。这是现实,承认和接受它,做能做的事。


image.png


1

2

1


Q:我司OA系统自2012年实施上线,目前已近7年,系统承载了超过1000条工作流,但未成体系化,一些单位上线的流程可能是分散化、片段化的(上线初期受业务部门或领导主观意识影响导致缺乏规划),我司从2018年起步建立流程管理体系后,更多工作是放在电子审批规范化管理及流程执行监控环节,对流程梳理方面,目前这个阶段该如何切入?


A:你们的流程管理方向,一种是按照流程框架追求大而全、体系化,一种是针对核心流程反复优化出价值。我个人十多年流程从业经验:前者华而不实,后者实而不华。说实话,求华与求实都是做事的方法,长期做事,只选一条可能都是劳而无功。好在前者可以花钱买,后者才必须自己来。


此外,从我个人的经验看,针对核心流程持续优化真的可以为企业带来价值,同时提升个人的实操能力。流程框架在企业落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流程框架选择一部分流程落地,一种是全面落地。


我们想要按流程框架实现企业流程体系,是有一个假设:1+1>2,试想大量流程落地,并且连成片,实现了流程端到端,那么流程的威力将会很强大。不过这个是纸上谈兵,现实是,我真的去了解我的客户时,还没见过一家做到了。反正我已经不信了,我觉得可能全中国只有华为实现了。所以我对流程框架/体系的态度是:可以有,拿来看看,想想就行,把它当作一份工作指南看,而不要真去全面落地。企业应该把资源聚焦于优化5~10%的核心流程上,优化流程能力越强,聚焦则应该越少,最终做到每年只优化一个流程。

PS

前段时间频频的

拳击散打业余选手KO武术大师,

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拳击的招式非常少,

拳手十年如一日地练习如何挥出一拳,

最终、一拳、击倒、

练了不下几十个招式、

满腹武学理论的大师。

image.png


1

3

1


Q:如何去定义一条流程的关键流程能力?(决策效率、员工/客户满意度、信息有效性)


A:QCDS+风险。Q-质量、C-成本、D-效率、S-满意度。


满意度比较简单,分为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如果你能解决客户满意度问题,员工满意度就不会成为大问题,否则你要解决员工满意度问题,员工满意才能敬业,流程才能走得真正好。否则一个流程在指标体系之内或许很风光,但在之外未被关注的地方,会有无数的坑。


我们在2018年启动主动回访流程优化,流程质量指标纳入员工KPI达到25%,所以大家做得还是不错的。但到了2019年下半年,我还是对这个流程优化的负责人提出员工满意度的要求,因为我发现员工在执行中对流程的抵触心态,甚至会让少部分员工有放弃心理。这个我不能接受,我们对这个流程的要求是达到卓越,而不是跑跑就好,那我就不能放弃员工满意度,或者说员工(对这条流程的)敬业度。


风险是很容易找到的指标,只是大家不愿意指出来,就容易忽略,举个例子:销售订单流程的指标往往是质量与交期,那采购呢?采购订单流程,公司最关注的就是风险(你懂的)。


顺便说下,QCD三个指标是很广义的,你在流程优化中,要能不断扩大其内涵。比方说:今天我们来贵司,就是在执行主动回访流程,这个流程两个质量指标分别是:客户覆盖率和流程评分。第一个你觉得不是质量指标吧,那就多想会,想着想着就是了。第二个流程评分,我们分了差不多十项(老是在变,我也记不清),一大半评价是这事你按时做了没,也不属于狭义的质量范畴。


这种分类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强制性将你发现的一切指标归纳到五类中的一类,然后不断扩大每一类的内涵,久而久之就形成你对流程的一种认知能力:你面对任何流程,都能熟练地1、2、3、4、5,最终抓住20%的要点解决80%的问题。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么干的: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构成,然后balabala解释一切自圆其说,几千年过去了,也挺好的。我从事流程领域的工作十多年,前一半的时间做加法,后一半做减法,减到能将绝大部分流程归结到这五类指标,我发现实践中能把这做好,已经是流程管理界的稀有物种了。

PS

确实还有一些指标,

不太容易归纳进前五个,

比如说流程的弹性

(对照丰田的柔性生产,差不多的意思),

这些是高阶的,

慢慢理解,别纠结。

流程弹性这个指标,

我十几年前就知道啊,

也想用,

可在实践中,

没用到过一次。


1

4

1


Q:不同的职能有不同的管控目的,例如付款流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审核的内容是不同的,当出现冲突事件时,如何处理?谁说了算?原则是什么?对于OA如何实现?


A:这个问题本身没有答案,你当然可以用权力解决,或者定一个刚性的规则。谁说了算比较适用于偶发性事件;规则说了算则是用于普遍性事件;普适性原则解决此类冲突通常不好使。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谁是公司公认的流程管理领域的权威?能把冲突分析清楚找到问题症结,并且基于当前的状况给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建议,才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继续一百遍一千遍重复执行流程不再愤怒。举我本人的例子,无论我在甲方担任运营总监,或者我在乙方担任流程顾问,我总能为大家解决此类冲突。各位分管业务大佬认的不是我的头衔,而是我抽丝剥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的经验,流程管理领域的权威,本质是个有平常心的卖油翁,无他惟手熟耳。


1

5

1


Q:在流程设计环节,如何判断一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比如审批金额权限如何定?节点个数多少是合理的?


A:没有标准答案,甚至很多时候不存在最优设计。这个问题追问到背后,与上面的问题都是类似的。如果公司有公认的流程管理领域的权威,他可以更好地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也没关系,既然大家都说不清楚怎样最合理,那不妨先设定一个,然后逐步优化。


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存在设计者偏好,当设计者主导了企业流程管理时,个人偏好升级为企业偏好。偏好的好处是减少争执,缺点是可能存在盲区。审批金额权限这个问题,我不会针对金额来授权,而是了解每一种事项来考虑授权,并利用审计员盯住流程的违规。例如,预算内不管多少,我会建议老板没必要批,但超出预算做预算变更,老板可以去批。


关于节点数,我设计流程时,喜欢把流程执行时平均流经节点控制在4~7个,至于分支与特例造成流程图上有很多节点,我无所谓。



1

6

1

Q:如何判断一条流程执行是否良好?


A:贵司的流程指标非常好,所以不要去管这个问题。除非有人明确提出哪个流程不好了,你就去解决,否则不用想。


我们换个思路,找出一些你们可以继续优化的流程,确定流程的指标,持续优化。今天讨论流程时,我问了几次原点问题:这个流程的目标是什么?大家可能意识到,尽管这些流程已经跑了成千上万次,但这个原点问题是被我们忽略了的。我建议,今后流程讨论时,每隔一小时,你问一下,这个流程的目标是什么,把大家带回原点来。找到了目标,就会找到指标,就会意识到当下讨论的局限性,也就能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


再说一个几乎没人知道的事实,我2012年加入泛微后,一直在评估泛微客户的流程管理水平,我发现如果继续我在乙方身为流程顾问的视角,从理论层面、和按照咨询对标的标杆来评判,泛微华南大区的所有客户(也就是100.0%的客户),流程管理水平都是烂成一坨屎。这个结论对(与华为对标)也不对(标杆中的华为全球只有一个,而且还是传说的华为),所以毫无价值。别管理论和理想了,相信实际对比的结果,目前你们的流程水平已经达到相对优秀。后面应该关注于追求卓越,这样偶有的拙劣,自然而然会凸显,那时再消灭它。

1

7

1


Q:老板认为目前他需要审批的流程太多了,要求我们想办法解决。


A:这个问题可以治标,拿出流程清单,从老板角度稍微分个类,排个序,然后老板想减一半,就从下向上删一半好了。


想治本,就要思考问题后面的问题。老板之所以要审批,无非是对一些事不放心,对一些事看不清。

对于不放心的事,流程优化的就是流程的指标体系,建立流程审计制度,定期汇报流程运行的结果。

对于看不清的事,流程优化的就是从老板的视角提供数据分析,流程为报表适度增加可采集的数据,让老板能看的见。

指标是抓大放小;审计是防微杜渐;报表是凸显问题。


老板要审批,关注的多半是风险指标,例如给客户的承诺无法兑现,比如控制花冤枉钱,老板觉得5000元以上的招待费申请流程他一定要审批,即使他不认得那个客户或者业务员,也非得亲手批个同意才放心。


  1. 指标:做指标化,可以针对客户控制预算,指标就是执行<预算,或计算投入产出比,指标就是投入产出比达标比例。

  2. 审计:流程审计这个词在理论上被搞到无限高大上了,唬住无数人,其实可以很简单。每季度,随机挑选100个流程,每个流程翻来覆去看,要求审计员非得挑出10个毛病。久而久之,他就是人见人怕的高手了。

  3. 报表报表这个词很大,我说的针对老板看不清的报表则很简单,还是那个5000元招待费申请流程,你可以出个报表,逆序排列今年的累计金额及合同金额,让老板自己慢慢琢磨;再举个例,老板觉得他要审批高管休假的流程,你就商量出一个公司中高层年出勤率排名的报表给他,他看着慢慢琢磨。


老板认为目前他需要审批的流程太多了,这件事的本质是:老板对目前的流程管理水平的评价是不让人放心。上面这些解决局部问题的例子貌似简单,但这种流程管理能力的建立需要很长的时间,其实并不是老板拍下脑门,大家忙得半死,而是系统性的工作产出系统性的成果后,老板看清了、放心了。


联系方式:15622869676 范女士

如需转载,请在文末备注来源于:www.hnweaver.com


【本文标签】: 微OA系统 企业组织系统 办公软件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系统 流程优化组织 组织建设平台
【责任编辑】:泛微华南版权所有:http://www.hnweaver.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点新闻/ hot news

快速通道

总部-华南办事处-产品方案-客户案例-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地图

关闭试用申请

关闭资料下载申请

扫一扫微信添加客服

试用申请

二维码 返回顶部 泛微华南大区二维码